1、合同诈骗公安不立案的案件如何处置
合同诈骗公安不立案的案件,处置的手段是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公告书后的7日以内,直接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这一手段为控告人提供了法律渠道,以质疑不予立案的决定。
1.控告人在收到不予立案公告书后,有权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公安机关在收到复议申请后,需在3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将决定书送达控告人。
2.若控告人对复议决定仍不服,可进一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后的7日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核。
3.上一级公安机关同样需在30日内作出决定,对上级公安机关撤销不予立案决定的,下级公安机关需要实行。
4.若案情重大、复杂,公安机关可延长复议、复核时限,但延长时限不能超越30日,并需书面告知申请人。
这一步骤确保了控告人在面对不予立案决定时,有明确的法律渠道进行申诉,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2、合同诈骗公安不立案的法律依据
合同诈骗公安不立案的法律依据主要源自《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1.该规定明确指出,公安机关在同意案件后,经审察觉得没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无需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备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不予立案。
2.该规定还明确了不予立案公告书的制作和送达程序,与控告人对不予立案决定不服时的复议、复核程序。
法律快车提醒你,这类规定为公安机关在处置合同诈骗案件时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导,也保障了控告人的合法权益。
3、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主要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来确定。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们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这一标准适用于个人推行的合同诈骗行为,只有当诈骗数额达到或超越这一标按时,公安机关才会立案侦查。
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职员和其他直接责任职员以单位名义推行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
法律快车提醒你,这一标准适用于单位推行的合同诈骗行为,同样需要诈骗数额达到或超越规定标准。
2.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公安机关在处置此类案件时需要遵循的法律依据。未达到立案标准的案件,公安机关将不予立案,并会向控告人说明不予立案是什么原因。
因此,知道并学会这类立案标准对于控告人来讲至关要紧,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己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