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家庭暴力;特点;缘由;对策
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家庭内出现的家庭成员间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暴力行为,包含身体伤害、精神摧残和性暴力。家庭暴力是侵犯别人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经常见到的有捆绑、殴打、讥讽、辱骂、恐吓、不予理睬、性虐待、性暴力等。家庭暴力主要包含夫妻间的暴力、爸爸妈妈子女间的暴力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总是是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即家庭中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其中约90%为女人。本文所说的家庭暴力,主如果指夫妻之间也即婚姻主体之间的暴力行为。
国内2001年4月实行的民法典对家庭暴力拟定了一些具体的制裁条约,如将家庭暴力作为受害方提出离婚的一个条件,受害方离婚时可请求损害赔偿等,还明确规定受害方可以请求公安机关援助和居委会进行劝阻,因此,家庭暴力绝不是“家务事”,而是一种法律予以制裁的行为。本文试就家庭暴力的特点、缘由与对策等方面议一些拙见,以期大家从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对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给予更全方位、更具体、更适合的帮助,以获得更好的社会成效。
1、家庭暴力的特点
1、家庭暴力从形式上来看,可分为以下三类:
1)身体暴力:包含所有对身体的攻击行为,如:殴打、推搡、打耳光、脚踢、用工具进行攻击等。
2)语言暴力:以语言威胁恐吓、恶意诽谤、辱骂、用伤害自尊的言语,从而引起别人难受。
3)性暴力:故意攻击性器官、强迫发生性行为、性接触。
2、发生于家庭内部,具备肯定的隐蔽性。从主体来看,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具用持定的亲属关系。施暴者一般在家庭中处于强势地位;受害者一般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这类受害者大部分为妇女、儿童或老人总是由于缺少独立的生活能力和自卫能力,同时,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陈旧观念,因此,长期对施暴者的暴力行为采取忍让态度,从而致使施暴行为具备肯定的隐蔽性;